因為我自己的駕駛環境是高速40%、市區40%、山路20%,理想上柴油車應該是最好的選擇,因此我一開始就往省油取向的柴油車系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車子。觀察國外汽車討論區的使用經驗與評價後,最後我挑出Subaru Forester 2.0D、Peugeot 3008。會挑這兩台車的原因是因為:
- 中型車格
- 價位在台幣90萬~150萬之間
- 油耗在15km/L以上
- 引擎低轉速時扭力就很大,不用特別拉轉速就能取得足夠的加速力
- 掀背車
- 重心低
- 輕度越野能力不錯
- 彎道行駛穩定
- 車身在總公司所在國組裝
有天,我開車帶著家人去拜訪親戚,回程時有事在路邊停車。這時,我看到一台長相怪異的藍色馬鈴薯車停在我前方,問了老盃是什麼車子,才知道是最近和泰進口的Toyota Prius 3代。於是我突然想到,還有汽油油電車這個選擇呀,回家以後,馬上就瘋狂調查台灣目前有代理進口的油電車。最後,我以前述的條件(不含越野能力)挑選了Toyota Prius 3代與Honda Insight 2代,並就近找展示中心,盡可能預約在同一天試乘。(Lexus CT200h當時還沒有引進,所以這次試乘沒排到這台車。)
Honda Insight與Toyota Prius(摘自edmunds.com):
非常幸運的,我只是單純地向Toyota和Honda的業代提出希望在同一個特定日子試乘,就因為剛好當日預約的客人不多,而能順利在同一天試乘到Prius與Insight,於是行程就排定中午先開Insight,下午再開Prius。
很快的,試乘的日子到來了。
一到離住家最近的Honda展示中心報到,就看到長相奇特的Insight等著我前來
Honda Insight前方的造型:
Honda Insight左前方的造型:
Honda Insight後方的造型:
業代先對我說明保險以及注意事項後,接著就直接將車子交給我駕駛,並坐在副駕駛座。我進入駕駛座後,看到的是從未見過的雙層儀表板,我頓時整個人high了起來(各位本田車主對不起,小弟資歷淺,沒看過雙層儀表板設計orz)。此時,業代提醒我調整好座椅以及後視鏡,並開始指導我如何操作Insight。
Honda Insight雙層儀表板的樣子:
台灣本田官方原先就有要求各展示中心,試乘時要能夠走遍各種道路環境,所以預設的試乘路線就會經過市區、高速公路、山路等路段。因為第一次試乘的關係,我就依照Honda展示中心預設的試乘路線,分別跑了新店市區、國道3號安坑至新店交流道、新店著名的超級陡坡新坡一街與長春路。只是試乘路線不算長,而且也不是我最熟悉的上下班路線,所以沒有機會測試車子的操控極限,但是也足以得知Insight的駕駛特性為何了。
初次駕駛Insight時,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:當車子停紅綠燈時,不管在哪個檔位,若引擎已到達工作溫度,引擎就會自動熄火,而連接引擎的空調壓縮機,也會跟著停止運轉。當駕駛放開煞車時,引擎會在這一瞬間重新啟動完畢,除了會輕微感覺到引擎重啟的小震動外,Insight開起來就跟傳統汽車沒什麼兩樣。引擎熄火期間,若車內室溫與空調設定的溫度差異變大時,車子也會重新發動引擎,待室溫回溫時才會再度熄火,所以不用擔心夏天等紅燈時會被熱到。車子排入D檔時,因為濕式離合器會使變速箱與傳動軸半離合,使得Insight也跟傳統自排車一樣會蠕行前進。CVT變速箱提供無段變速的能力,其齒比變化自由度極高,因此Insight在手排模式時可以輕易地模擬出7速手排。想進入手排模式,自行控制檔位時,只要切到S檔,再扳下換檔撥片,就能手動升降檔。在車子加減速時,可以看到馬達狀態在ASST跟CHRG之間變化。偏向ASST時,代表馬達正在幫助引擎推動車子;偏向CHRG時,代表馬達正在回收動能,轉換成電力,並儲存電力到電池。上層儀表板除了顯示速度外,背光也會在綠色與藍色之間變化。背光變綠色時,代表現在的駕駛狀態偏向節能;背光變藍色時,則代表現在的駕駛狀態偏向耗油,也就是提醒駕駛該節制一下了。
就如同帳面上的動力數據顯示,上高速公路時,Insight的再加速能力的確比我自己的Vectra B開Sport模式時略遜一籌,但還不到被其他車子海放的程度。而在駕駛Insight爬超級陡坡時,依然十分輕鬆,通常不用特地降檔拉轉與大踩油門就能順暢爬坡(刻意降檔拉轉與大踩油門,有時反而會讓爬坡速度變慢)。有趣的是,原先跟在我後方,因爬坡而引擎聲浪超大的Toyota Altis 1.8,卻離我駕駛的Insight越來越遠。駕駛Insight行經不平整的路面時,不但能夠感覺得到路面起伏,甚至連路面的細微變化與粗糙程度都會被注意到。這大概也證明了2009年式Insight被罵很慘的爛懸吊,在新版Insight上總算是修正回來了。方向盤打起來也很舒適,不會太輕也不會太重,轉起彎來非常輕鬆自在。據說Insight的轉向特性是FF車種少見的轉向過度(這Honda是不怕Insight打滑時駕駛救車救不回來嗎...),只是我沒這個膽在試乘時這樣操駕體驗(畢竟車子不是自己的),只好等有自己的一台Insight可以惡搞時再說了。
以下列出Insight的特性:
- 車子操控介面跟汽油車沒什麼兩樣。
- 在行進期間,引擎曲軸是一直轉動的;但負載較低時,引擎會全部休缸(停止進排氣與點火),只靠馬達推動車子。另外在車子停止時,引擎會熄火;只是車室溫度無法維持時,引擎會起動一下推動空調壓縮機,待車室溫度回穩後才又熄火。
- 車子排入動力檔時,會蠕行前進。但是從放掉煞車到引擎啟動,會有一點點的時間差,致使上坡起步出現倒退嚕的情形。因此,善用上坡起步輔助功能是很重要的。
- 當IMA混合動力系統故障(例如電池模組或馬達故障)或天氣太冷時,另有備援的傳統啟動馬達,可以接手發動車子。但此時IMA系統無法運作,所以停車自動熄火的功能也就不再作用。
- 煞車力道感覺十分線性。煞車踩多少,車子就慢多少。
- 油門力道感覺十分線性,而且反應靈敏。油門一踩,加速就來。
- 油門踩到底跟踩在特定轉速,上坡加速都不怎麼樣,但動力還是堪用(至少夠上坡時超別人車)。或許是因為CVT變速箱能任意調整齒比,使動力輸出維持在最佳狀態的關係?
- 倒車跟一般車一樣,沒什麼不同。
- 方向盤力道很好掌握。不過數據顯示,Insight過彎極限較低,而且有轉向過度的傾向。
- 能感覺到路面的細微變化與粗糙程度。但是遇到較大的路面起伏時,車子會有些顛頗晃動。
- 前座很寛廣,可是後座就...
- 電池模組不貴,只要台幣$40000而已。其他方面就沒有什麼保養維修比較貴的地方。
- 儀表板樣式比較正常,不過儀表板背光會依據即時油耗變色,以提醒駕駛加速時盡量收斂一點。
- 每次車子停機後,電腦會結算本次駕駛節能成績並計分。代表總成績的樹苗,其數量會依本次節能成績增加或減少。(說穿了這根本就是成就系統嘛XD)
試乘完Insight後,我又前往Toyota展示中心試乘Prius。剛到展示中心的時候,負責Prius試乘介紹的業務主管還沒回來,我就坐在展示中心喝免費的咖啡和果汁。和服務生聊了一下,才知道Toyota的車主到廠保養都有喝免費飲料的褔利,而且更可惡的是Lexus車主還能吃免費的哈根打死冰淇淋啊orz。
回正題。當初預約試乘時,我才知道和泰的試乘策略和台灣本田不同,預設試乘路線只在展示中心附近繞繞而己。這樣的安排方式,好像是很怕車子被搞壞掉的樣子XD。雖然如此,展示中心還是可以視個人需求更改路線。為了能測試到我最感興趣的Prius山路性能,我之前就特別向業代要求到貓空試山路駕駛,以了解Prius的爬坡能耐。
Toyota Prius前方的造型:
Toyota Prius後方的造型:
不久之後,負責Prius試乘介紹的業務主管回來了。他向我簡單地說明一下保險以及注意事項後,他就親自坐入駕駛座,我則坐副駕駛座,看他駕駛Prius駛離展示中心。在往貓空的路上,一邊看他駕駛Prius,一邊聽他說明操作方式與車子特性。
Toyota Prius全電子化儀表板的樣子:
講解完了以後,Prius也行駛到了貓空山腳,這時業務主管就下車跟我交換位置,由我駕駛Prius。
以下列出Prius的特性:
- 車子的操控介面很接近純電動車(特別是R-N-D-B排檔和輕加速時的細微聲音)。排檔不會固定在手扳到的檔位,入檔後就會自動回彈。
- 在中低速行駛時,引擎只要不大腳加速,都不會直接負擔大部分的動力輸出,甚至還會熄火。也就是說,此時動力大都來自馬達,因此車內通常只會聽到路面聲音。
- 車子排入動力檔時,會蠕行前進,但推力不足。不過Prius配備上坡起步輔助功能,只要正確使用,就不用擔心車子會往後滑。
- 當HSD混合動力系統故障(例如電池模組或馬達故障)時,因為沒有備援啟動系統,這時就只能call道路救援啦!不過HSD系統還滿耐用的,等車子老舊到想賣掉了,電池、馬達還不一定會壞。
- 煞車力道感覺不太線性。輕踩、中踩、重踩煞車所得到的減速效果不是固定比例。
- 油門力道感覺不太線性。在引擎休止時,油門踩到底,到強烈加速感出來為止,中間會有一點點的lag。
- 上陡坡輕踩就可以打一堆菜市場汽油車的臉了。
- 倒車無力...(是說Toyota這HSD架構會造成倒車無力也是應該的,那有車子倒車時馬達還要抵抗引擎動力的)
- Prius的過彎極限較高,只不過方向盤的手感讓我很難習慣。
- 行駛穩定,同時又能感覺到路面起伏,但比較難感覺到路面的細微變化與粗糙程度。
- 前座後座都很寛廣。
- 這LED頭燈真是XX的貴。雖然少了變速箱的保養,但是多了混合動力行星齒輪機件要保養。電池模組一樣不貴,只要台幣$40000而已。至於其他方面就沒有什麼保養維修比較貴的地方。
- 這什麼鬼儀表板啊!超像工廠監控螢幕的!XD
- 因為怎麼開都不太會影響油耗,也就沒有必要學Insight搞個成就系統。
接著,來個Toyota Prius與Honda Insight的比較表:
車型(日規版本) | Toyota Prius ZVW30 (G Touring Selection) | Honda Insight ZE2 (LS) |
---|---|---|
Hybrid技術 | Hybrid Synergy Drive 混聯式(以行星齒輪組結合MG1、引擎、MG2的動力) | Integrated Motor Assist 並聯式(馬達與引擎飛輪同軸) |
引擎 | 2ZR-FXE型 1.8L 直4 DOHC VVT-i | LDA型 1.3L 直4 SOHC 8汽門 i-VTEC i-DSI VCM |
馬達 | 3JM型交流同步馬達 | MF6型薄型直流無刷馬達 |
引擎最大馬力 | 98 hp/99 PS/73 kW@5200 rpm | 87 hp/88 PS/65 kW@5800 rpm |
引擎最大扭力 | 105 lb-ft/14.5 kg-m/142 N·m@4000 rpm | 89 lb-ft/12.3 kg-m/121 N·m@4500 rpm |
馬達最大馬力 | 80 hp/82 PS/60 kW | 13 hp/14 PS/10 kW@1500 rpm |
馬達最大扭力 | 153 lb-ft/21.1 kg-m/207 N·m | 58 lb-ft/8.0 kg-m/78 N·m@0~1000 rpm |
綜合最大馬力 | 134 hp/136 PS/100 kW | 98 hp/99 PS/73 kW@5800 rpm |
綜合最大扭力 | - | 123 lb-ft/17.0 kg-m/167 N·m@1000~1700 rpm |
變速箱 | 無 (MG2輸出到傳動軸:固定齒比2.630 引擎與MG1總合輸出到傳動軸:固定齒比1.0) | 鋼帶式CVT(齒比:D檔3.172~0.529,R檔4.511~1.693) |
離合裝置 | 無 | 濕式離合器 |
終傳比 (傳動軸到輪軸) | 3.267 | 4.20 |
驅動方式 | FF | FF |
懸吊系統 | 前:麥佛遜支柱式附穩定桿 後:扭力樑 | 前:麥佛遜支柱式附穩定桿 後:車軸式(H型橫斷面的扭力樑)附穩定桿 |
輪胎尺寸 | 215/45/R17 | 185/55/R16 |
車長 | 4460mm | 4390mm |
車寬 | 1745mm | 1695mm |
車高 | 1490mm | 1425mm |
前後軸距 | 2700mm | 2550mm |
車重 | 1420kg | 1220kg |
風阻(Cd值) | 0.25 | 0.28 |
車身穩定控制 | 有(強制開啟) | 有(可關閉) |
撞擊測試 | Euro NCAP 2009 5顆星 | Euro NCAP 2009 5顆星 |
這兩台百萬價位等級的油電車,若是價格相近的話,我想大多數的人一定選Toyota Prius。除了Toyota帶給車主的信賴感以外(我不是說暴衝,而是維修保養的品質),更重要的,是Prius的性能完完全全地打趴Insight。不論是引擎馬達的帳面性能、0-100km/h的加速性能、還是過彎的極限,都比Insight強一些;車室空間比Insight大,內裝也比Insight高級。這樣看來,Insight的優勢,大概就只剩下價格便宜、外型好看(尤其是無限改裝版)、極速較高而已。難道Insight除了價格、外型、極速,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?
當然不是啦!以下我就舉出幾點個人認為Insight優於Prius的地方。
Insight的混合動力設計,是在傳統引擎的飛輪部位加上小出力的馬達。因為馬達出力很小,只有在中低速巡航時才能單靠馬達推動車子,其餘時候馬達只幫助引擎起步、加速,以及在駕駛踩煞車時回收動力而已。而Insight的變速箱等其餘部位,都與一般汽車無異,所以駕駛起來的感覺,就跟純汽油車一樣。這也使得Insight的油門跟自然進氣的汽油車一樣,加速力道很好拿捏。但Prius在引擎熄火狀態下,會出現油門加深時,加速力道因為引擎介入而突然增加許多的情形。對於不諳Turbo車種的人來說,剛開始會不太能精確地掌握油門的收放。
Insight的煞車力道感覺十分線性。這也是為何我才第一次駕駛Insight,就能夠準確地拿捏它的煞車力道的原因。而Prius的煞車方面,不知道是不是Toyota車系的通病,煞車力道感覺不太線性。因此,我沒辦法在第一次駕駛Prius時,就熟悉它的煞車力道。
Insight的方向盤跟車輪感覺到的路面拉扯比較強烈,這點對我個人有靠路面感覺調整車子動向的需求來說是很重要的。在台灣這種拉力賽品質的路面,車子行駛彎道的安全底限相當不固定,駕駛往往要在當下拿捏車子狀態,才能讓車子順利過彎。因此,不能知道輪下的即時路質,可是一件很危險的事。車子行進中,駕駛感覺到輪子快要失去抓地力時,還可以即時調整(或是收斂)防止打滑,要是駕駛感覺不到車子快要超出極限,那就很容易不知不覺操駕過頭,讓車子失控打滑。長時間行駛市區時,當然不會有這種問題,但是長時間行駛山路的話,那就真的會要人命了。
行經產業道路時,Insight的小車身能在很窄的山路間穿梭自如,而Prius在行駛很窄的山路時就容易受到車身影響,穿梭起來比較吃力一些。也許這對住在市區的網友來說,並不需要考量這點,但對我們這些會行駛產業道路的人來說,就顯得比較重要了。
對於之後想改車的人來說,Insight能改裝的部位與選擇會比Prius多。本田御用改裝品牌"無限",早在Insight剛上市時,就跟著發售了專為Insight量身訂做的空力套件。加裝這些空力套件後,Insight不但帥氣了不少,風阻也變更低了。讓我不禁懷疑,本田是否故意留一手不把車子空力做好,讓無限來賺想買到完全版Insight的車主的錢XD。
無限Insight:
動力改裝方面,日本那邊有Insight車友把引擎出力改得更強(只是可能也變得更耗油),讓Insight不再與低性能畫上等號,搖身一變,成為與Honda Civic性能版相同取向的車子。只是對於節能至上,而不想在節能與駕駛樂趣之間取得平衡點的人來說,Insight的動力改裝應該沒有什麼吸引力吧。而且對於原廠主義者來說,若沒有四人座的需求,還不如買不久之後會在台灣上市的油電小鋼砲Honda CR-Z,會來得比較划算。
Honda CR-Z 日本廣告"進化篇":
總之,這兩台汽油電力混合動力車各有各的長處,想挑選那台,完全看個人需求。想要絕對的節能、安靜、穩重,就選Toyota Prius;若偏好靈活小車、認為駕駛就要帶有樂趣、或者有改裝車子的打算,又想在兼顧這些要素的前提下,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,那就選Honda Insight吧。
對了,忘了提一下大家最關心的油電車的電池問題。這兩台的電池模組更換,每次都只要台幣$40000上下,所以不用擔心電池維修會很貴。而且以兩台車前一代的使用經驗來說,車子本身往往都比電池更早壞掉,與其擔心會花錢換電池,不如擔心以後報廢車子時,還有使用價值的電池要怎麼處理吧!XD
Peugeot 308 e-HDI 比較實用
回覆刪除Insight有個非常嚴重的缺點:熄火冷氣就停了。
回覆刪除許多汽車雖然有怠速熄火,但在台灣車主會把怠速熄火給關閉,就是因為熄火不能開冷氣。